战国末年,贵族们沉迷华服美饰,百姓争相效仿。荀子在《乐论》中痛心记载:其服组,其容妇,描述的就是这种全民追逐浮华的风气。当时人们把精力都耗费在衣着打扮上,导致农田荒废、学问荒疏。
二、道德底线的溃堤
战火连年使礼崩乐坏,其俗淫,其行襍的社会乱象触目惊心。人们失去善恶标准,贫者为盗,富者为贼。音乐变得怪异刺耳,文章徒有华丽辞藻却空洞无物。更可怕的是,社会开始贱礼义而贵勇力,暴力崇拜取代文明教化。
三、现代社会的镜像
今天的奢侈品店门前,年轻人通宵排队只为限量球鞋;网络空间里,低俗内容为博眼球不断突破底线;资本市场中,造假欺诈事件层出不穷;公共讨论时,理性声音常被情绪化的叫嚣淹没。这些现象与荀子描述的四大特征惊人相似。
四、文明存续的警示
荀子认为治乱之道在于隆礼重法。他主张通过礼法教化来约束人性之恶,强调君子应当修身立德、匡正世风。这对当下仍有深刻启示:健全法制的同时,更需要重建道德防线;抵制消费主义诱惑,守护精神家园。
历史的回响总是发人深省。当我们看到街头抢购奢侈品的队伍,刷到低俗猎奇的短视频,听闻各种金融骗局时,不妨想想:这些是否正是荀子警告过的乱世征兆?守护文明,或许就该从警惕这些现象开始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