樽(たる)是與桶子同類的容器,但與桶子不同,它有固定的蓋子。在清酒行業中,曾被用作清酒的運輸與販售容器。隨著釀酒業的發展,樽的製造也走向專業化,從清酒行業中獨立了出來。
樽是用杉木組成圓筒狀,並用編成的竹圈(稱為「箍」)固定,再安上底部與蓋子,這種樽稱為「縛樽」。
容量方面,通常有四斗(72公升)的四斗樽(大樽)、二斗的半樽、一斗的斗樽,此外也會使用一升樽。
形狀方面,除了前述的縛樽之外,還有指樽、遍樽、柳樽、角樽等類型,不過這些種類除了特殊用途外,已經不再使用。
樽各部分名稱如下圖所示:
「側」是指樽的側面板。
「鏡」是相當於樽蓋的板子,蓋子上有用來注酒的孔,封住這個孔的木塞稱為「天星」。此外,灌酒時會敲擊「鏡」,透過聲音來判斷酒液注入的程度,並兼具消除桶內泡沫的作用。最後,用來敲打「天星」的木槌稱為「ばんじょう(槌)」。
「吞口」是用來倒出酒的出口。
輪(即竹箍)的名稱從底部開始依次為:尻輪(底箍)、二番(二箍)、三番(三箍)、小中(小中箍)、大中(大中箍)、頭(頭箍)、口輪(口箍)共七種(但一斗樽省略了小中)。